2010年9月1日 星期三

《品中資-李飛揚》給國壽一個機會和一點時間

31/08/2010 10:43

《品中資-李飛揚》給國壽一個機會和一點時間

  《品中資》如果大家記得的話,我在2007年第一次品評中國人壽(02628,下稱國壽)時,曾經用了「萬千寵愛在一身」來形容她,因為4年前中國保監放寬了保險公司的投資限制,大大提高了保險公司的盈利能力,加上當時投資市場壯旺,令到國壽2007年的盈利大幅上升至388﹒79億元(人民幣.下同)。
  不過,自從踏入2008年之後,國壽的經營開始出現前所未有的挑戰,首先是上半年的雪災,以至512的汶川大地震,接著就是世紀金融海嘯的侵襲,結果,2008年國壽的盈利倒退了四成半(以國際會計準則重訂盈利前計算)。
  到了2009年,隨著整體投資環境稍為轉好,國壽總算交出一份令人滿意的業績,全年盈利回升至328﹒81億元,每股盈利1﹒16元。我認為,經過這兩年的顛簸,國壽的總體實力、行業地位和社會影響力其實是提高了。

*中期業績兩大「污點」*
  不過,真正考驗原來在今年。國壽剛公布的2010年中期業績,表面看還算不俗,中期盈利180﹒34億元,增長7﹒4%,符合市場預期,但最令投資者失望的是新業務價值的增長遜於同業,以及償付能力大幅下降。

  簡單來說,買股票最主要看股份的估值,而保險股的估值就是內涵值(Embedded Value,簡稱EV)與新業務價值(New Business Value,簡稱NBV)的總和,故新業務價值對保險股相當重要。

  今年上半年,國壽的新業務價值是115﹒48億元,增長10﹒9%,2009年時國壽的新業務價值為177﹒13億元,增幅達到27﹒2%。換句話說,國壽的新生意價值增長在過去半年急跌了將近17個百分點。

  另外,國壽的償付能力充足比率(Solvency Margin)由去年下半年的304%,跌至今年上半年的217%水平,幸好仍與同業相若,並且高於監管要求的150%下限。償付能力充足比率是用來衡量保險公司的資本充足程度,數據反映當公司需要履行保單條款時,有沒有足夠的資本支付(償付能力充足比率=實際資本÷應具備的最低資本)。

  基本上,國壽中期業績中的兩個「污點」都有合理的解釋。首先,影響新業務價值的原因素主要有兩個,分別是銷售團隊規模及銷售方法。

  保險是很個人的生意,需要保險顧問與客戶單對單面談,因此,保險公司的銷售團隊陣容愈鼎盛,便愈有能力爭取更多保單。但原來,國壽今年上半年的營銷隊伍比去年底減少了大約4萬人,只得73﹒6萬人,雖然仍高於中國平安(02318,下稱平保)的約41萬人,但在此消彼長(平保的營銷隊伍增長了5%)的情況下,便影響了國壽的新業務價值。

  另外,今年上半年,國壽有較多新保單是透過銀行渠道售出的,估計佔六成,由於透過銀行渠道售出的保險,保險公司的得益會較少,因此便影響了國壽的新生意價值;相反,平保主要透過保險顧問推銷保單,令她的壽險新業務邊際利潤率較擴闊了兩個百分點,而國壽的新業務邊際利潤率卻萎縮了1﹒7個百分點。

  對於國壽的償付能力充足率由去年底的303﹒59%,下跌至只有217﹒22%。根據管理層的解釋,主要是受資本市場波動、公司業務發展及股息分配影響。由於近月資本市場回升,償付能力充足率於7月已回升,相信足以應付未來的業務發展。

償付能力下降屬短暫情況*
  翻查資料,國壽的償付能力充足比率大幅下滑,主要由於去年度派發約200億元股息(大增兩倍),以及上半年投資失利,導致公司資本大幅降低所致。

  償付能力下跌這一點我不擔心,一來數字仍遠高於監管機構的要求,二來派息大增兩倍應該是一次性的情況,加上投資市場已經回穩(主要是內地A股市場已經擺脫了弱勢),未來的數字應該會回升。

  不過,我感到最不安的是國壽的新業務價值增長似乎明顯放慢,因為內地的保險市場仍然是剛起步,增長前景應該很樂觀,到底這是國壽的問題還是市場的問題呢?到底國壽的魅力還在嗎?由於篇幅關係,我暫時的結論是:給國壽一個機會和一點時間吧,詳細看法下次再續。

《經濟通通訊社資深分析員 李飛揚》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